博客年龄:17年3个月
访问:?
文章:445篇

个人描述

赵红军,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上海)自贸区协同创新中心咨询专家,上海市松江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松江区统一战线智库成员,上海市民盟盟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2008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09年上海市浦江学者。2005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2006年破格被提升为经济学副教授。2007-2009在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从事中国经济转型方向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田国强和文贯中教授。2007-200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和东亚问题研究中心进行访问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经济转型、制度与发展经济学、经济思想史。曾主持过2014年国家哲学社会基金中华学术著作外译项目、201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2012年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课题,2011年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课题,2009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8年曙光计划资助等多项课题,三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获第四十一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金;,一次获2006年中国制度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 《财经研究》、《上海经济研究》、《南开经济研究》、《城市发展研究》、《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过多篇论文。为《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文汇》、《国际商务研究》、《社会科学》杂志匿名审稿人。电子邮件:hjzhao2002@163.com

一个节约交易成本的聪慧之举——也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更名

2015-07-01 08:10 阅读(?)评论(0)

一个节约交易成本的聪慧之举

——也谈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更名

 

赵红军

《经济学家茶座》2014年第2

人要更名,好像还是比较方便的。首先,自己要提出申请。比如向自己所在的单位提出申请,说明更名的原因。如果自己所在的组织没有太大意见,这个人就可以拿着单位的说明信或者介绍信,到所在地的派出所就可以申请更名了。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其中消耗的精力还是蛮大的。比如要单位提出申请,单位如果说更名后可能会引起更多麻烦,或者说“名字其实不重要,内容更重要,何必更名呢?”这时提出更名的人恐怕就要慎重考虑了。在科学界,很多好的想法其实都是转瞬即逝的。比如,牛顿看到树上掉下一个苹果,马上就想到去研究一下这个问题的究竟。可如果牛顿想要研究这个问题时还要单位批准,估计“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可能就要推迟发现了。这说明,科学研究问题与我们所说的个人或者组织更名问题其实存在着本质区别。这就是为什么自15世纪以来,中外科学界非常强调自由开展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问题的原因了。

话说回来,个人或者组织更名问题尽管显得有些繁琐,或者说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但却能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另一种交易成本的增加问题。比如,如果个人或者组织没有经过单位同意,突然心血来潮并进行了更名,那么,一个单位、一个组织就面临着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曼昆所说的“menu cost”的问题。菜单成本说的是,给定整个社会的物价上升这个背景,作为一家饭店,到底是否选择更换原来的菜单并支付相应的菜单印制成本?曼昆教授解释道,如果不更换菜单,那么当顾客吃饭后,就会频繁地出现所谓的交易成本问题。明明菜单上是这个价格,但为什么顾客在付账时却要支付另外一个价格呢?或者说,菜价明明上涨了,但饭店却只能收原来菜单上的菜价并承受由此带来的销售收入减少,于是,如果按照前者来办,就很可能出现店家的声誉问题,甚至弄不好还会出现顾客与店家大打出手的事情;但如果按照后者办,店家就只好自作自受了。相反,店家如果能及时地根据外部世界的变化更换菜单,重新印制新的菜单,那么就不会出现顾客在付账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争吵问题或者店家自己懒惰而导致的销售额下降问题。很显然,更换菜单将产生“菜单成本”,但如果不更换将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或者损失,我们暂且称之为“信息成本”或者另一种形式的“交易成本”。还是经济学家说得好,如果菜单成本低于另一种形式的交易成本,就应该坚定地更换菜单并支付菜单成本,反之就沿用原来菜单,承受由于带来的菜价损失或者顾客与店家频繁争吵的成本。

如果从菜单成本的角度来看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更名,我会坚定地认为,更名将是一次节约交易成本的聪慧之举。为什么?在当前的国内高校界,90%称之为“学院”的高等学校,绝大部分都是民办高校或者由职业技术学院、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格的所谓本科院校。1994年前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是堂堂正正的部属高校,1994年后才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如果外贸不更名,那所有外贸的学生、他们的家长、学校的老师、职工的家属等都会常常面临着所谓不更名而引起的交易成本问题。比如,我校的教授去国内开会,常常被别人误认为是民办高校教师,将本来很好的学术发表次序排到和很多职业学院一样的层次。还有,如果外贸不更名,所有的毕业生,包括在校学生的家长,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类似于外贸何时更名的问题。因为外贸不更名,家长会面临着一而再、再而三向别人澄清真相的所谓“解释成本”问题——为什么明明孩子是一本分数考上的学校却常常被周边的人误认为是三本高校呢?我就曾记得不知道多少家长在选择签报高考志愿时反复问我们的那句话——外贸学院什么时候更名为大学?如果你去看看,更名成功的喜信传到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教师、职工时那种放鞭炮的冲动,学生争先恐后去和旧校名拍照留念的情景,大家就会理解更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所在了。

更名除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不更名引起的较大交易成本之外,其实还会带来很多由于更名而带来的新的机会或者新的收益问题。如果不更名,外贸将在学院层次上,与那些高职、新办本科院校、民办高校展开竞争,并且将被定格在“老本科”高校这个层次上。什么叫做“老本科”?其实教委在提出这个名称之前可能并不带有任何的歧视的含义,但这个名词在许多家长、学生乃至教师眼中却可能具有或多或少的负面元素。是不是这个学校不思进取?是不是它止步不前?在当下的中国,如果一个组织被冠以不思进取或者止步不前的名声,哪怕是一点点的元素,恐怕就会产生它更进一步发展的更多成本和阻力问题。反过来说,我们老本科院校为什么不能展示一些更加积极向上、乐观思变的新的精神风貌呢?所以,从更名的角度看,更名将是外贸向外界展示其承前启后、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甘落伍精神风貌的一次绝佳机会。

此外,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是堂堂正正的“国有公办高校”,是原来外经贸部直属的四所外贸院校之一,其当年的高考成绩甚至超过很多全国综合院校甚至名牌高校。另外看看这些高校后来的发展道路也知道,它们的确是所谓的优质资产。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升格为对外经贸大学,天津外贸学院并入南开大学,广州外贸学院并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多年前就曾险些被上海交通大学合并。险些合并但并未真正合并,说明这所学校的确还有独立存在的意义,至少也可以作为外经贸部四所院校的代表之一而存在。另外,在国内,一个人的名字,一所学校的名字往往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外贸学院建立于计划经济时代,是外贸专营时代的象征,因此随着外贸向内外贸的统一,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发展,找到适合外贸学院发展特征的新的校名并进行更名也是理性、明智的选择。

其实,更名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比如,有反对者就认为,国外MIT,LSE等知名高校都以学院命名,但并未阻碍其发展,因此更名绝无必要。还有人认为,只要将办学质量提升了,叫不叫大学其实都无所谓。我非常同意以上说法的合理之处,但殊不知,更名不仅是一个改换名字的文字游戏,而且它还意味着学校将获得更多、更可靠的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乃至更高一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各种机会、收益。比如,大学有大学的面积和图书要求,有自己的师生比要求,有自己的科学研究经费要求,如此等等。换句话说,中国大学的发展逻辑有着不同于外国大学发展的独特逻辑。在外国大学发展的进程中,更名不构成发展绩效或者过程的重要影响变量,但对国内的大学而言,更名不仅是大学发展的一个初始条件,而且也会连带地影响这所大学发展进程中的生源质量、融资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师资质量高低。看看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在更名过程中为上外贸所提供的那些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帮助我们就知道,这不仅是一种物质、精神上的鼓励,而且更是对外贸新的发展的殷切期待。从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角度来看,世界上像纽约、巴黎、伦敦这些国家大都市都能容纳得下5-10家知名的高校在那里办学,并且如果我们回顾这些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重大时刻,我们都能找到这些不同高校所发挥的不同的、不可磨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导引的重要作用。上海是个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城市,更是一个积极进取、锐意改革的城市,难道上海就容不下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这个即将升起的新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吗?我的答案是,肯定能,而且还可能容得下更多。

  最后修改于 2015-07-01 08:2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财经博客群录用:http://blog.sohu.com/biz/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