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3个月
访问:?
文章:445篇

个人描述

赵红军,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上海)自贸区协同创新中心咨询专家,上海市松江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松江区统一战线智库成员,上海市民盟盟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2008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09年上海市浦江学者。2005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2006年破格被提升为经济学副教授。2007-2009在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从事中国经济转型方向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田国强和文贯中教授。2007-200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和东亚问题研究中心进行访问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经济转型、制度与发展经济学、经济思想史。曾主持过2014年国家哲学社会基金中华学术著作外译项目、201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2012年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课题,2011年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课题,2009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8年曙光计划资助等多项课题,三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获第四十一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金;,一次获2006年中国制度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 《财经研究》、《上海经济研究》、《南开经济研究》、《城市发展研究》、《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过多篇论文。为《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文汇》、《国际商务研究》、《社会科学》杂志匿名审稿人。电子邮件:hjzhao2002@163.com

国家质检总局成了“第一被告”,可喜还是可悲?

2008-08-06 05:26 阅读(?)评论(0)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6日03:15  新京报

    据报道,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实施首日,就在各界猜测,究竟是微软还是因特尔,或者其他企业将是反垄断法实施后的“第一被告”时,北京的4家防伪企业联名,以“行政垄断”的理由将国家质检总局告上法庭。

  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这恰恰是当前各界对于中国特色的反垄断法是否真能执行下去的最大顾虑。国家质检总局成为被告正具有标本意义。

  为这一天,他们等了两个多月。

  8月1日上午,4家企业高层来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立案楼,将状告国家质检总局涉嫌行政垄断的行政诉状和各种材料提交给立案庭法官。

  4家企业:质检总局涉嫌“行政垄断”

  4家企业分别为北京兆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方惠科防伪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社网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恒信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均从事数码防伪业务。

  4家防伪企业认为,国家质检总局强制推广一家名为“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国检”)的电子监管网业务,由于这些防伪企业与中信国检经营同类内容,面临不公平竞争。“质检总局的行政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规定。”

  企业方面提出,从2005年4月开始,质检总局就不断推广中信国检经营的“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业务,要求生产企业对所生产的产品赋码加入电子监管网,供消费者向该网站查询。“入网企业需缴纳数据维护费,消费者查询需支付查询信息费和电话费。”

  此间,质检总局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机关挂名,以发文件、开现场会、领导讲话等方式,督促各地企业对产品赋码加入电子监管网。

  去年12月,质检总局发布《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通知》,要求,从2008年7月1日起,食品、家用电器、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动防护用品、电热毯、化妆品9大类69种产品要加贴电子监管码才能生产和销售。

  起诉企业称,未经招标,中信国检依据行政力量成为质检总局进行打假的唯一电子平台。

  起诉企业之一、北京兆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龙刚4日表示,自从该通知发布后,客户大量流失,中小客户不得不“投奔”中信国检。“今年5月中下旬,几家企业终于决定起诉国家质检总局。”

  质检总局:推广工作有瑕疵请企业撤诉

  就在4家企业提起诉讼后的第二天下午,质检总局执法督察司副司长严冯敏,与总局下属的中国防伪行业协会3名主要负责人,约见起诉企业代表。

  据龙刚介绍,严冯敏开宗明义,希望企业能撤诉。

  企业方代理律师周泽介绍说,总局代表认为电子监管网的推广工作有些瑕疵,正在完善,“但好事多磨,得慢慢来。”

  对这一表态,企业代表称,“都反映好几年了,再磨,我们全都关张了”。

  龙刚告诉记者,从2005年开始,防伪行业就有20多家企业联名呼吁,才得到几次和质检总局沟通的机会,但都是“回去研究”的答复。

  此次,企业给了质检总局两个“解决方式”。其一,要求质检总局立即中止违法行为,对企业的损失进行赔偿。其二,让中信国检把大家都收购了。对此,质检总局方面称需回去向领导汇报。两个多小时的谈判最终无果。

     质检总局在“中信国检”拥有30%股份?

  国家质检总局之所以大力推行中信国检,上诉企业认为,是因为国家质检总局在中信国检中拥有股份。

  记者调查发现,中信国检的官网上虽没自我介绍,但其在智联招聘网的企业招聘简介中称,中信国检是由中国中信集团麾下的香港上市公司———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联合国家质检总局及中信集团下属中国华信邮电经济开发中心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于2005年建立了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

  8月4日,记者查询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信息,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HK:00241)2005年2月8日发布成立合资公司的公告表明,该公司在2005年1月20日,其全资子公司中信21世纪电讯,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以及中国华信邮电签订合资协议,三方成立合资公司,经营业务主要是为在中国生产的商品提供验证真伪的服务。

  其中,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系国家质检总局的下属国有机构,持有30%股份;中信21世纪电讯,持50%股份;华信邮电则占有20%股份。

  公告披露,合资公司注册资金6000万元人民币,其中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1800万的现金出资,由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集团垫付,且不收利息,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以日后从合资公司收取的股息偿还有关垫资,标准为每次溢利分派的30%偿还。

  公告中还特别提到质检总局信息中心持有的数据库权利。

  昨日,记者就此采访质检总局新闻办,但截至昨日下午6点记者发稿,相关采访提纲尚未得到回复。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