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
博客年龄:17年8个月 个人描述赵红军,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上海)自贸区协同创新中心咨询专家,上海市松江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松江区统一战线智库成员,上海市民盟盟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2008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09年上海市浦江学者。2005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2006年破格被提升为经济学副教授。2007-2009在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从事中国经济转型方向博士后研究,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田国强和文贯中教授。2007-200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和东亚问题研究中心进行访问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经济转型、制度与发展经济学、经济思想史。曾主持过2014年国家哲学社会基金中华学术著作外译项目、2013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2012年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课题,2011年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课题,2009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08年曙光计划资助等多项课题,三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年获第四十一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金;,一次获2006年中国制度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 《财经研究》、《上海经济研究》、《南开经济研究》、《城市发展研究》、《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过多篇论文。为《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文汇》、《国际商务研究》、《社会科学》杂志匿名审稿人。电子邮件:hjzhao2002@163.com | ||
日志正文
|
||
感受六年来的物价变化感受六年来的物价变化
赵红军 《经济学家茶座》2012年第1辑 六年的时间,不短也不长,但对于感受物价的变化而言却已足够。六年前,我带着博士毕业时的热忱、理想,离别了自己所在的211,到了一所非211高校就业。刚来学校的时候,周边的气氛让人感到特别的冷清。学校周边不通地铁,单程两个-两个半小时的汽车,让很多教师抓狂。听老教师讲,大学城未建立之前,周边的房价只有2000元左右每平米,大学城一搬来,旁边的房价就跳到4000-4500。记得当时周边很多房产公司到学校来推销,喊出4300元的价格,就这,当时很多教师还唏嘘不已。估计大家心里都在想同样的问题——又没地铁、又没高铁的,两个半小时的坐车,搭上这些,这里的房价只比市区低2000-3000块,这那里划得来?结果,绝大多数教师都采取了消极等待的决策。 时间一晃,六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来大学城再看看就发现,一切全变了。当时的周边冷冷清清,现在的周边只要不是假期,通常都热闹非凡。特别是到了晚上,大学城所在的那条街道,不仅车辆密集,而且人流如织。街道两边的台阶上摆满了摊位,有卖丝巾、连衣裙的、有卖拖鞋、洋娃娃的,有卖书架、手电筒的,还有卖手机贴膜、眼眉膏的,理发店、书店、打印店、水果店、服装店、手机店一应俱全,宾馆、歌厅、卡拉OK一字儿排开。可以说,只要你想买,什么东西都有的买。 不仅如此,现在大学城周边的公寓价格也一路狂涨到1.5万-1.6万。原先,学校引进一个人才,只要付出50-60万,就能招来211甚至985高校的业务骨干,可现在要想引进一个人才,没有100万,别人通常免谈。就拿吃一顿中饭来说吧,原先一碗普通的炸酱面就4.5-5元,如果吃不饱,顶多再加一个0.6元的菜包,基本就能搞定,可现在面条根本就没有4.5-5元这个价。最基本的一碗炸酱面,价格也已经涨到7-8元,而且份量比原先少了很多,所以根本吃不饱。如果要想跟原先一样吃个饱的话,那么至少还得再加两个菜包,因为现在的两个菜包加起一起的份量只比原先一个的稍多一点,可是价格却是原先的两倍多(现在每只1.3元),这样,吃一顿饭的价格就在10-13元之间。六年前,女生最爱吃的凉皮价格都在2元到2.5元,现在价格则普遍涨到4-5元。北方同学最爱吃的肉夹馍,原先2.5元,现在馍缩小了三之分之一二,价格几乎涨了一倍。 当时刚去大学城时,很多教师几乎都选择在外面吃饭,原因是,外面的市场化程度高、价格低、选择多。可后来,随着大家对外面情况的了解,去的人渐渐少了。因为,在我吃饭的那些年中,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工商局、质监所、卫生防疫站的人,但六年来苍蝇、蚊子却从没有间断过,紧接着,地沟油、三聚氰胺、氨水豆芽,一个接一个地就暴露出来。曾经有一年,我给市政府相关部门写过一篇严查地沟油、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检查的提案,好像也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复。 再到后来,因为市区房子的更快上涨,我被迫无奈就来到了郊区买房。由此,我还在《茶座》写了一篇“我即将成为房奴”的短文,被《读者》杂志转载,结果,很多同事们、同学们由此就熟悉了学术论文之外的我。现在,我的确已成了名副其实的房奴,一天都不敢停歇地工作着,尽管艰辛,但吃桌面条,唱着歌,痛苦并快乐着。记得当初买房贷款的时候曾经签订过合同,但到后来才发现,国内的贷款合同不同于国外,这里房子的利率并不是按照当初定下的利率支付的,而是按照市场利率上下浮动的。猛然地心里就想,这样的贷款合同到底还算不算合同? 在这六年间,上海的情形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原先大学城不通地铁,现在通了,这乃是一种交通上的革命;原先绝大多数老师都住在市区,现在,已经有约四分之一的教师搬到了大学城周边居住,这种新的居住格局已经快速成型;原先最坚决地不买房的人,现在都成了实实在在的房奴。当然这些本身就是影响房价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我们要进行一个因素分析的话,要问带动这里物价、房价上涨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交通的革命,地铁的开通,不仅大大缩短了郊区与市区的通勤时间,而且迅速导致了郊区化的出现。随着郊区人口的增加,外围房价开始上涨,接着水价、电价、租金价格、面价、米价、菜价也纷纷上升。可以肯定地说,现在郊区的商品价格已普遍高过六年前,并迅速向CBD靠拢,甚至很多价格已经超过市区。 其实,除了交通带来的革命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物价上涨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垄断与市场的不充分竞争。比如,大学城周边的房子被很多温州人从楼底到楼顶全部买下,然后,通过不断转卖获取利润。又如,大学城周边的繁华地段,主要的商场都由乡政府、镇政府、生产队买下,然后再转包给餐饮公司,餐饮公司再装修,另转包给个体户,于是,租金不断上涨,价格便层层加码。比如,大学城就出现这样的怪事情,本来是学校修建的地方,但学校硬是将这个地方承包给外面的商户,然后,外面的商户再以租借的方式将这个地方租借给学校使用,结果,在这里开出来的学生食堂的饭菜价格就高得离奇。 如果以此来看过去这六年的物价或者说通货膨胀,其实还是感到非常之错综和复杂,因为它既有与西方通货膨胀理论相通的地方,比如,有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也有供给力量推动的通货膨胀,但与此同时,还有与西方非常不一致的地方,那就是行政性、地方性、垄断性的势力联合而成的、通过对特定地理位置的土地供给垄断而带来所谓单边垄断,再加上相关学校的引导,就带来了额外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的源头不在商家的贪婪,而在于政府监管的缺乏。其结果就是,需求、供给、市场、非市场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物价的螺旋式上涨。 最后,如果要对过去六年的通货膨胀进行一个比较圆满的因素分析的话,恐怕还得讨论一下过去几年我国货币发行的速度及其所扮演的作用。弗里德曼曾经说过,“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恐怕总是一种货币现象”,对于中国而言,这个说法是否仍有相当的解释力?其实,大家只要看看中国人民银行过去这几年的货币发行数据,大家就会知道,在这一点上,要让弗里德曼先生闭嘴,恐怕是非常之难的一件事。
最后修改于 2013-06-10 16:16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我在民盟先进表彰会上的发言
下一篇:城镇化不应存在单一化模式
该日志已被搜狐首页录用:http://www.sohu.com/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